相关问答
【挪用资金罪;挪用公款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
这取决于具体情况。单纯知情不举报,不承担刑事责任,但如果接受指令配合,可能会以共犯论处,因为领导指令的行为不是违法的,但可以主张减轻处罚。《...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挪用资金罪是共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资金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挪用资金供他人使用,用户与挪用人共谋,指示或者参与计划取得挪用资金以挪用资金罪定罪处罚。
挪用资金罪与挪用公款罪在客观行为表现和主观方面有相同之处。两者的区别: 1、犯罪主体不同。前者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后者是依法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对于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或者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或者借贷给他人的行为,应按挪用公款罪论处。 2、犯罪客体不同。前者侵犯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及财产所有权;后者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以及接受委派的国家工作人员所在的非国有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资金所有权。可见,前者所侵害客体的范围,比后者广。 3、犯罪的对象不同。前者的犯罪对象,是公司、企业所有公共财产属性的公款。它既包括资金、有价证券,也包括特定款物,后者既包括当然的公共财产,也包括拟定的公共财产以及接受委派的国家工作人员所在的非国有单位的资金。 4、刑罚不同。前者比后者刑罚轻。
挪用资金罪与挪用公款罪的区别: 1、犯罪主体不同。挪用资金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依法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 2、犯罪客体不同。挪用资金罪侵犯的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及财产所有权;挪用公款罪侵犯的是公有财物所有权。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36人已浏览
210人已浏览
713人已浏览
19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