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慈善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捐赠财产包括货币、实物、房屋、有价证券、、等有形和无形财产。因此,慈善组织可以接受股权捐赠。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
《慈善法》第五十三条规定,慈善组织对募集的财产,应当登记造册,严格管理,专款专用。慈善组织应当对慈善财产进行有效管理,以使财产最大化用于公益...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慈善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慈善组织为实现财产保值、增值进行投资的,应当遵循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投资取得的收益应当全部用于慈善目的。政府资助的财产和捐赠协议约定不得投资的财产,不得用于投资。根据该条规定,法律是允许慈善组织将慈善财产进行投资,但要求投资收益不得在发起人、捐赠人以及慈善组织成员中分配,必须全部用于慈善目的。根据《民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社会团体开展经营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社会团体开展经营活动,可以投资设立企业法人,也可以设立非法人的经营机构,但不得以社会团体自身的名义进行经营活动。社会团体从事经营活动,必须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并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或《》。另外,在《民政部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反腐倡廉工作的意见》,民政部也对社会组织参与商业行为进行专门的要求。如社会团体兴办的经济性实体经营范围应当与其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相适应,社会团体在资产、机构、人员等方面应当与所举办经济实体分开等等。因此,慈善组织是可以投资设立公司,但规定不得经商办企业的除外。
《慈善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应当依照和章程的规定,按照募捐方案或者捐赠协议使用捐赠财产。捐赠协议是协议当事人对捐赠财产的种类、数量、质量、用途等签订的协议。因此,只要募捐方案或者捐赠协议不违反法律的规定,慈善组织就应当予以尊重,不得随意变更。慈善组织确需变更捐赠协议约定的捐赠财产用途的,应当征得捐赠人同意,慈善组织确需变更募捐方案规定的捐赠财产用途的,应当报民政部门备案。慈善组织如擅自改变捐赠财产的用途,根据《慈善法》规定,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停止活动并进行整改;有违法所得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没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慈善法》第五十三条规定,慈善组织对募集的财产,应当登记造册,严格管理,专款专用。慈善组织应当对慈善财产进行有效管理,以使财产最大化用于公益目的。慈善组织在募捐活动的过程中和结束后,要向社会公开募捐情况和募得款物使用情况。对于募捐的财产,慈善组织应当做好以下几点:一、做好慈善捐赠接受。慈善组织接受捐赠,应当向捐赠人开具捐赠票据,捐赠人要求签订书面捐赠协议的,慈善组织应当与捐赠人签订。二、妥善管理好慈善财产。慈善组织对募集的财产,应当登记造册,严格管理,专款专用。三、根据章程和捐赠协议的规定全部用于慈善目的。慈善组织应当积极开展慈善活动,充分、高效运用慈善财产,并遵循管理费用最必要原则,厉行节约,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四、做好保值增值。慈善组织应当遵循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实现财产保值、增值,投资取得的收益应当全部用于慈善目的。慈善组织在重大投资决策上要履行好法定的决策程序;政府资助的财产和捐赠协议约定不得投资的财产,不得用于投资。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631人已浏览
576人已浏览
137人已浏览
31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