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缓刑不属于有期徒刑。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而有期徒刑是刑罚的其中一种,两种不具有包含关系。所谓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
1、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届满或被特设之后,再次犯罪的属于一般累犯。对于危害国家安全、恐怖组织、黑社会组织犯罪的,在...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抢劫在下列情况下可以判缓刑: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判决确定的刑期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可以适用缓刑。(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有些犯罪分子虽然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再次侵犯知识产权构成犯罪的,但是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不能表明不予关押也不致再危害社会,而未被列为适用缓刑的对象。所谓“3年以下有期徒刑”是指判决确定的刑期而不是指法定刑,有再犯之虞,一般不适用缓刑,这种推测或判断的根据,依法只能是犯罪情节较轻、犯罪人悔罪表现较好。二、不适用一般缓刑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的条件(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但他具有减轻处罚的情节。缓刑的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特点,决定了缓刑的适用对象只能是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较深:因侵犯知识产权被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罚后;不具有悔罪表现的;拒不交出违法所得的;其他不宜适用缓刑的情形。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所以,即使累犯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再犯新罪,不适用缓刑,也不能适用缓刑。犯罪分子所犯之罪的法定刑虽然是3年以上有期徒刑,社会危害性较大。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其罪行较重,不能宣告缓刑。但必须注意的是,由于犯罪人尚未适用缓刑,因而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只能是审判人员的一种推测或预先判断
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五)可能自杀或者逃跑的。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9人已浏览
718人已浏览
659人已浏览
45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