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贷:现金 借:管理费用—职工福利费 借:生产成本—职工福利费 借:制造费用—职工福利费 借:销售费用—职工福利...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根据《工资发放暂行规定》第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1)用人单位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2)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假日工作,不能安排补充工作时间的,按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20%)用人单位在法定的工资的情况下,按照劳动者的假日工资的30%支付。
加班工资根据加班的时间不同,有三种计算方式。 1、用人单位延长工作时间的(即加点),应支付不低于工资150%的工资报酬;平日延时加班工资=加班工资基数÷2 1.75÷8×小时数×150%; 2、用人单位在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应支付不低于工资200%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小时加班工资=加班工资基数÷2 1.75÷8×天数×200%;休息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基数÷2 1.75×天数×200%。 3、用人单位在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支付不低于工资300%的工资报酬。法定节假日小时加班工资=加班工资基数÷2 1.75÷8×天数×300%;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基数÷2 1.75×天数×300%。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5人已浏览
1,623人已浏览
175人已浏览
50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