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婚约是指男女两性以结婚为目的而作的事先约定。在我国,婚约不具有法律上的拘束力,民法典既不禁止男女两性为婚姻预约,也不保护婚约。而对于未成年人...
法律上父母是未成年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般情况下,父母抚养子女的义务截止到子女十八周岁。超出十八周岁,父母没有法定抚养义务,包括子女上大学期间的抚养费。同时《婚姻法》第二十一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婚姻法》解释(一)第二十条规定“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根据以上规定,子女超过十八岁,尚须父母履行抚养义务的情形: (一)子女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 (二)子女非因主观原因(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无法维持正常生活。虽然父母抚养未成年子女是法定的义务,但也不代表父母需要一辈子抚养子女。不管是直接抚养子女也好,支付相应数额的抚养费也罢,其实都是有一定期限限制。通常情况下父母抚养子女只需要到子女18周岁成年为止,不过存在特殊情况的话,18周岁之后父母有抚养能力的,还需要继续抚养。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但违反了结婚的实质要件中的婚姻自由原则和法定婚龄的要求,也不符合结婚的形式要件的要求,属于无效婚姻。未成年人早婚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包办婚姻。具体方式主要有指腹婚、童养媳、娃娃亲等。二是买卖婚姻。三是“早恋失控”的早婚早育。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会造成如下弊端:一是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二是影响未成年人的正常学习。三是给生活造成混乱。四是导致早育,严重影响少女的身体健康。五是家庭关系脆弱,容易导致家庭破裂。因此,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应让未成年人结婚或订婚。
未成年人死亡后,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可以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孩子的监护权责任理应由孩子的父母来进行承担。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根据《民法典》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29人已浏览
228人已浏览
225人已浏览
19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