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逮捕的适用情形分为一般逮捕、径行逮捕和转化逮捕。一般逮捕的情形: 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 3、采取取保候审尚...
构成犯罪,无逮捕必要,就是不符合逮捕条件。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基本条件(3条件均需满足) 1、证据方面 (1)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 (2)有证据证明该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3)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有查证属实的。 2、刑罚方面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 3、危险方面 仅采取取保候审不足以防止危险发生的。 二、直接逮捕 (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并且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 (2)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徒刑以上刑罚且曾经故意犯罪的。 (3)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徒刑以上刑罚且身份不明。 三、转化型逮捕 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1.应当不予逮捕。 根据《规则》第143条,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或者不予逮捕:①不符合上述应当或可以逮捕条件的;②具有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 2.可以不予逮捕。 根据《规则》第144条,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行较轻,且没有其他重大犯罪嫌疑,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或者不予逮捕: (1)属于预备犯、中止犯,或者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 (2)主观恶性较小的初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胁从犯,犯罪后自首、有立功表现或者积极退赃、赔偿损失、确有悔罪表现的; (3)过失犯罪的犯罪嫌疑人,犯罪后有悔罪表现,有效控制损失或者积极赔偿损失的; (4)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双方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达成和解协议,经审查,认为和解系自愿、合法且已经履行或者提供担保的; (5)犯罪嫌疑人系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在校学生,本人有悔罪表现,其家庭、学校或者所在社区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具备监护、帮教条件的; (6)年满7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在收到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后,应当立即释放犯罪嫌疑人。如需继续调查,可变更强制措施取保候审。尽管阿取保候审无需逮捕,但仍将被判刑。具体量刑应在综合考虑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的基础上,结合被告人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社会秩序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17人已浏览
742人已浏览
238人已浏览
33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