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可以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的,承担全部责任;当事人逃逸,造成现场变动、证据灭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逃逸的当事人承...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本市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充分发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作用,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全社会避险、自救、互救等能力。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在所在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建立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责任制,其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应当根据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作为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明确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责任人,协助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1、如果在道路上发生追尾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并保护现场。 2、如果在道路上发生追尾事故,若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可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若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3、如果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事故现场目击人员和其他知情人员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交通警察举报。 4、发生事故后应当持续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设置警告标志等措施扩大示警距离,必要时迅速报警。 5、事故当事人之间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时,在记录交通事故的时间、地点、对方当事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机动车牌号、驾驶证号、保险凭证号、碰撞部位,并共同签名后,撤离现场,自行协商损害赔偿事宜。当事人对交通事故事实及成因有争议的,应当迅速报警。
媒体的关注点是会不断改变的r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拖,比如正在调查之类的理由,谁也说不出什么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058人已浏览
137人已浏览
62人已浏览
5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