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2、法律依据:《刑法》第七十三条【考...
根据法律,拘役指的是短期剥夺罪犯人身自由,就近拘禁并强制劳动的刑罚。拘役的刑期从判决之日起计算。 判决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被判处的犯罪分子的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二个月。根据《》第42条的规定,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不能超过1年。即使犯罪分子被判处一个月的拘役,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也不能少于2个月;如果实行数罪并罚,犯罪分子被判处1年的拘役,缓刑的考验期限最高也只能在1年以下、2个月以上的范围内确定。被判处的犯罪分子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决定缓刑考验期限,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犯罪的情节,悔罪的表现以及判处的刑期,在考验期限的幅度内决定犯罪分子的考验期限。缓刑考验期限,应当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所谓判决确定之日,即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它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提出上诉、抗诉的一审判决的法定上诉、抗诉期满的第2天;另一种是第二审人民法院判决确定之日。判决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予折抵缓刑考验期限。因为羁押期限能折抵刑期,而缓刑考验却不是刑期。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一审宣判后,已无须再予关押。如果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前,犯罪分子仍然在押,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先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并通知有关的公安机关,待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再依法由公安机关将犯罪分子交其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考察。
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之一,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第七十三条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9人已浏览
163人已浏览
259人已浏览
12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