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与借贷行为的界限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
诈骗罪的认定如下: 1、主体,为一般主体,凡是能够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诈骗罪的主体; 2、主观方面...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诈骗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因此,诈骗罪的共犯必须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二、犯罪嫌疑人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产的目的。那么共犯也是为了非法占有公私财产,故意犯罪。3、诈骗罪客观上表现为利用欺诈骗取大量公私财产。那么诈骗罪的共犯也实施了诈骗,骗取了大量的公私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七条。
医疗欺诈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故意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患者产生错误认识,接受其医疗服务的行为。客观行为方面,即是否属于虚构或夸大病情、过度医疗等行为,需要结合医院的医疗水平和能力来考虑。在实践中,当医疗诊断不一致时,当患者怀疑医院医疗欺诈时,可以采取类似司法鉴定的形式。双方共同选择向有资质的医疗单位申请医疗鉴定,未达成共识的,可以通过类似抽奖的形式随机选择鉴定机构。如纠纷已进入司法程序,则按司法鉴定程序处理。鉴定方向主要包括医疗诊断的真实性,与初始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和能力是一致的。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医疗诈骗罪的认定: 1、主体为特殊主体,只能是医务人员。 2、行为人未尽到法定责任,使得患者受到损害。 3、行为人对其事实存在明显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诈行为。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4人已浏览
198人已浏览
92人已浏览
17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