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我不好直接对取保候审判缓刑几率给出确切答案,但是如果符合缓刑的条件,可以争取缓刑;否则,不会判缓刑。《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
取保候审与判决结果没有直接关系。 从司法实践来看,只有罪轻的可以办理取保候审,争取缓刑的机会就大一点,但不是必然,几率多少是不好说的。 《刑...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嫌疑人在取保候审的期间内,是无法判断犯罪嫌疑人是否会被起诉的。要看检察机关掌握的证据,如果符合不起诉条件的,就可以不起诉。如果犯罪的情节明显轻微并且造成的危害不大,不构成犯罪的,或者追诉期限已满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侦查的,应该要撤销对应的案件,或者不起诉、终止审判、宣告无罪释放。
犯罪嫌疑人是否还会被起诉,需要看人民检察院是基于什么原因做出解除取保候审决定。如果人民检察院发现被取保候审人不应该被追究刑事责任而做出解除取保候审决定的,不会再起诉。如果仅仅是因为取保候审期满十二个月而做出的解除决定,根据案件的侦查,对于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依然需要起诉、审理判决。《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是否要起诉与取保候审没有必然联系,更没有几率可言。而是要依据检察机关掌握的证据而定,如果符合不起诉条件的就会不起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 1、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能认为是犯罪的; 2、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需要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经死亡。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810人已浏览
2,396人已浏览
6,708人已浏览
2,01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