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工资6000元左右,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应扣除145元左右=(6000-3500)*10%-105=145工资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快速扣除数个税免税额为3500,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纳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实际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扣除标准:个税3500元/月起征标准计算。
具体的社保构成比例为: 养老保险:单位每个月缴纳21%,你自己缴纳8%; 医疗保险:单位每个月缴纳9%,你自己缴纳2%外加10块钱的大病统筹(大病统筹主要管住院这块); 失业保险:单位每个月缴纳2%,你自己缴纳1%; 工伤保险:单位每个月缴纳0.5%,你自己一分钱也不要缴; 生育保险:单位每个月缴纳0.8%,你自己一分钱也不要缴; 住房公积金:单位每个月缴纳8%,你自己缴纳8% 以上,这么算下来,单位每个月缴纳的社保比例应该是21%+9%+2%+0.5%+0.8%+8%=41.3% 自己每个月缴纳的社保比例应该是8%+2%+10块+1%+8%=19%+10块 暂时去掉自己交的10块钱不谈,单位缴纳的比例和你缴纳的比例应该为413:190,这就是说如果你每个月为自己的社保缴纳了190块钱,那么单位会往你的社保帐户上打进去413块钱,每个月自己的社保帐户上增加的钱就应该是413+190=603块钱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应纳税所得额=(月收入-五险一金-起征点-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专项附加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新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新个税法规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以及专项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综合所得适用)按月换算后计算缴纳税款,并不再扣除附加减除费用。扩展资料:新个税法进一步调整优化了个人所得税的部分税率级距。改革后,工薪所得为综合所得,适用税率仍保持3%~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不变,但对每档税率的级距进行了调整优化,扩大了3%、10%、20%三档低税率级距,缩小25%税率的级距。依据新个税法,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基本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个人所得税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247人已浏览
450人已浏览
353人已浏览
1,02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