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一般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有:(1)警告;(2)罚款;(3)行政拘留;(4)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七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般对酒后驾车本身的处罚一般是:吊扣驾照、拘留、罚款。这是行政处罚。 而肇事逃逸新交通法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驾驶员,不论其造成交通后果的大小,都将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喝酒、开车、肇事、逃逸、后果严重啊!这种人还跟他客气什么?原则上讲,肇事逃逸是要负全责的,跟他私了?那就便宜他了,他为了怕被终身禁驾才主动跟你私了的,按惯例,如果经官,他负100%的责任,既然想私了,则要让他负200%---300%的责任!这样他也不亏,因为涉及到他这辈子还能否开车的问题,如果有诚意,他就应该答应,否则就让他这辈子跟驾车永远说再见!。
一般公司的规章制度作出了这方面的规定,且公司能证明规章制度对劳动者进行过公示,否则一般治安处罚还达不到一定解除劳动关系的条件,除非是刑事处罚。当然,有了规章制度,结合规章制度对劳动者除名就是合法解除劳动关系了。
触犯《刑法》是犯罪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是违法行为。违法和犯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违法是指一切违反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其外延极为广泛。而犯罪则必须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规定,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第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第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也就是说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同时是触犯《刑法》规定的行为,才构成犯罪。第三,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只有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上述特征是确定任何一种犯罪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的条件。《刑法》同时还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就说明,行为的情节和对社会危害的程度是区分违法和犯罪的界限。违法和犯罪的区别比较明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区分:1、社会危害性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虽然也具有社会危害性,但与犯罪相比起社会危害性的严重程度远不及后者。因为对于社会危害性十分严重的犯罪行为要靠刑法来调整和处罚。2、刑事违法性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虽然也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但其并没有达到刑法所规定的犯罪的程度,因此不作为犯罪看待。而一切犯罪行为,都已经违法了刑法的有关规定,根据不同的犯罪构成触犯相应刑法条文,构成不同的犯罪。3、应受刑法处罚性不同。犯罪行为一律应受到刑法的处罚,虽然某些犯罪行为因其自身的一些原因和刑法的特别规定,刑法不进行刑罚处罚,但其具有的应受刑法处罚的性质是没有改变的。而一般违法行为由于没有触犯刑法规范。因此刑法不将其作为犯罪来惩处,故也就不具有应受刑法处罚性质。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4人已浏览
932人已浏览
590人已浏览
94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