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关于单位犯罪的诉讼主体 单位犯罪的主体,在《刑法》第30条中用列举的方法笼统地规定了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五种。但是单位不是一个...
承载犯意的最终主体不同。单位犯罪中,除了存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犯意外,还存在一个单位犯意,并且最终是以单位整体犯意来追究...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嫌疑人被批捕后,公安机关必须在两个月内侦查终结,故预审也必须在此期限内完成。醉酒驾驶机动车辆,吊销驾照,5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并处罚金;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辆,吊销驾照,10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终生不得驾驶营运车辆,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并处罚金。
关于单位犯罪的诉讼主体 单位犯罪的主体,在《刑法》第30条中用列举的方法笼统地规定了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五种。但是单位不是一个有思想,有行为的人,他是由人组成的一个组织,只有能过单位中的决策机构的意志上升为单位的意志,再通过相关责任人员来实施犯罪行为,也就是说单位要实施犯罪行为,必须要通过单位的有关责任人员的具体行为实施表现出来。针对单位犯罪的这种特殊性,法律对单位犯罪规定了双罚制,既对构成犯罪的单位进行处罚,也追究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因此在研究单位犯罪的主体的过程中,不能把直接责任人排除在这个范围之外。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目前单位犯罪已成为了我国刑事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正确认定单位犯罪主体,准确打击犯罪,刻不容缓。单位犯罪具有法定性,如果没有规定单位可以犯某种罪,即使、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行为与法律规定犯罪行为相符,也不能给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定这种罪。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个人为进行犯罪违法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这种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842人已浏览
148人已浏览
232人已浏览
13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