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单位犯罪是指组织团体犯罪的行为。如企业、公司等集体进行犯罪的活动。单位犯罪条文的具体规定是怎样的?一般是实行的处罚制度是对单位和主要直接负责...
《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中第2条规定:“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公司、企业、事业...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我国《刑法》第30条规定单位犯罪文如下,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单位犯罪必须符合几个特征才能成立: 1.以单位名义实施; 2.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 3.规定可以成立单位犯罪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法律解释的规定:下列三种情形不以单位犯罪论处: 1.个人为进行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犯罪活动的 2.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 3.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 以上三种形式都依照刑法有关个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有着本质的区别。单位犯罪是以单位的名义由个人实施,这就是学理上说的“一个犯罪,两个主体”。“单位犯罪系统论”的观点认为,单位和实施单位犯罪的个人是属于同一个系统,都是成立单位犯罪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通过单位的意志和个人的行为一起才能完成一项单位犯罪。因此对待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是“双罚制”,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另外在刑法分则中,规定了四种适用“单罚制”的例外情况:即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妨害清算罪、私分国有资产罪、私分罚没财物罪、虚假破产罪。对单罚制的四个罪名,只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罪必须是由刑法分则明确规定可以成立单位犯罪的,才能认定为单位犯罪,如果分则条文没有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即使符合单位犯罪的特征也不得认定为单位犯罪。例如,刑法分则没有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盗窃罪的主体,因此以单位名义实施犯罪并且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的,也只能按照个人盗窃罪的。
我国《刑法》第30条规定单位犯罪文如下,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单位犯罪必须符合几个特征才能成立: 1.以单位名义实施; 2.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 3.规定可以成立单位犯罪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法律解释的规定:下列三种情形不以单位犯罪论处: 1.个人为进行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犯罪活动的 2.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 3.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 以上三种形式都依照刑法有关个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有着本质的区别。单位犯罪是以单位的名义由个人实施,这就是学理上说的“一个犯罪,两个主体”。“单位犯罪系统论”的观点认为,单位和实施单位犯罪的个人是属于同一个系统,都是成立单位犯罪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通过单位的意志和个人的行为一起才能完成一项单位犯罪。因此对待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是“双罚制”,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另外在刑法分则中,规定了四种适用“单罚制”的例外情况:即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妨害清算罪、私分国有资产罪、私分罚没财物罪、虚假破产罪。对单罚制的四个罪名,只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罪必须是由刑法分则明确规定可以成立单位犯罪的,才能认定为单位犯罪,如果分则条文没有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即使符合单位犯罪的特征也不得认定为单位犯罪。例如,刑法分则没有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盗窃罪的主体,因此以单位名义实施犯罪并且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的,也只能按照个人盗窃罪的。
《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49人已浏览
121人已浏览
114人已浏览
18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