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法律虽然赋予公民离婚自由的权利,也即指解除婚姻关系的自由。也就是说,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双方均有权提出离婚,任何人不能加以干涉。但任何权利都必...
严格地说,只要计生部门认真负责,有些夫妻采用假离婚的方法很难在生二胎的问题上钻现行政策的空子,并不能逃脱超生后的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 而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如果当事人使用假离婚证购房,被查实后。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所以当事人应该主动打消这种念头,放弃这种想法。 根据《刑法》第280条第1款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虚假广告危害有: 1.破坏广告的真实性,使消费者对广告产生怀疑,影响广告的正面作用; 2.使消费者财产利益和人身利益受到侵害; 3.潜在危害性,使消费者对市场主体不信任,增加消费者购买商品难度,市场主体间的交易也越来越复杂。 根据《广告法》第三条,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以健康的表现形式表达广告内容,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
(一)对客户和消费者的危害。普通的消费者因为对商品认知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在消费时对经营者提供的信息容易产生误解、导致上当受骗,使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二)对于同业者的危害。不利于同业者之间展开公平的市场竞争,诋毁同业竞争者的商业信誉和社会声誉。 (三)对市场秩序的危害。扰乱了整个市场的有序性,破坏了市场竞争原则,危害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性,助长了社会不正之风的蔓延。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8人已浏览
114人已浏览
101人已浏览
3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