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个人借款抵押合同,属于借贷合同的一种。严格根据和民法典的规定,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属于两个主从关系的合同,借款合同为主合同,担保合同为从合同。...
抵押贷款合同应具备下列条款:(一)借款人、人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代理人的姓名、借款人的开户银行及帐号、合同签订日期、地点、合同生效日期;...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债权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 债务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兹因土地抵押借款事宜,经双方同意订立各条款如下: 第一条乙方所有下列土地提向甲方抵押借款。 第二条本约抵押借款金额人民币________________万元。 第三条本约抵押借款期间,自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起,至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止,共计________年。期限届满之日清偿。 第四条本约抵押借款利息,依国家银行核定的放款利率计算,并于每月一日计提利息。 第五条本约抵押借款的土地应提向政府主管机关办理抵押权设定登记,并于办妥抵押权设定时,甲方应将全部借款一次交付与乙方。 第六条本约办妥抵押权设定登记后,其土地所有权、他项权利证明书及设定契约书均由甲方收执。 第七条本约办理抵押权设定登记,所需的印花税、登记费及代办费均由乙方负担。 第八条本约期限届满前后,若乙方还清借款时,甲方应会同办理抵押权涂销登记,不得借词刁难或故意拖延,若乙方届满不清偿,甲方得依法申请法院拍卖抵押的不动产土地。 第九条本约自签订日下生效。 第十条本契约书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为凭。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
合同的订立应当以当事人双方意思自治为主,内容不违反现行法律法规,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其关系不予保护。借贷双方约定的利息应当不超过年利率的24%,超过部分不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十、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借贷关系,应认定为无效。借贷关系无效由的行为引起的,只返还本金;借贷关系无效由的行为引起的,除返还本金外,还应参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给付利息。十一、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其借贷关系不予保护。对双方的违法借贷行为,可按照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三款及《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试行))第163条、164条的规定予以制裁。
合同的订立应当以当事人双方意思自治为主,内容不违反现行法律法规,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其关系不予保护。借贷双方约定的利息应当不超过年利率的24%,超过部分不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十、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借贷关系,应认定为无效。借贷关系无效由的行为引起的,只返还本金;借贷关系无效由的行为引起的,除返还本金外,还应参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给付利息。十一、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其借贷关系不予保护。对双方的违法借贷行为,可按照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三款及《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试行))第163条、164条的规定予以制裁。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40人已浏览
131人已浏览
100人已浏览
9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