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监视居住取保候审条件有哪些

2022-08-06
公检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取保候审是一种比较缓和的强制措施。它是指司法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金或保证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由保证人出具保证书,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妨碍侦查、起诉、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取保候审适用于四种对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的: 3.应当逮捕但患有严重疾病的,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4.超过法定羁押期限的。司法机关采取取保候审措施时,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能够作出保证人,必须是年满18岁,精神正常,讲究信用。有政治权利,在当地有固定的住址和职业,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关系较为密切,与本案无牵连,能够约束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公民。公民愿意作为保证人时,必须履行下列义务:1.向司法机关出具结保证书,保证被告人不逃避、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随传随到;2.约束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履行诉讼义务,不逃避、妨碍司法机关的活动,随传随到;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跑时,应及时报告主管司法机关,并协助找回被告人。如果保证人违反保证义务,将承担法律责任。例如,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或者明知被告人下落而不报告司法机关并拒绝找回的,保证人将承担附带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负的赔偿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应负刑事责任

相关问答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看完还不明白?马上在线问一下吧!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专业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