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不一样。区别在于“强制”两字。字面上的不同,能够体现出现实中的不同。...
当事人申请恢复强制执行程序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法院裁定之前的强制执行程序终止执行;二是当事人应当向法院提供可供执行的线索,并经法院核实。申请...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步骤:准备好强制执行申请书、原告的身份证明、判决书原件、判决文书生效证明到法院的立案庭去进行执行案件立案。立案受理之后,强制执行申请就算是完成了。二、申请强制执行的时间:在判决书生效之后要求被告或者第三人自己主动履行义务的期限届满之后就可以申请强制执行了。举例:一审判决书一般是送达之后15日内不提起上诉就会生效,如果一审判决书里是载明被告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向原告归还借款10万元。假设判决书是6月1日送达给被告的,那么15日内被告没上诉,6月16日一审判决正式生效,这时候还有10天时间让被告自己主动履行还款义务。如果到6月26日,被告还未还款,则原告可以申请强制执行。三:材料准备:1.强制执行申请书,请参看网上的相应模板。2.原告身份证明:同起诉的时候提交的原告身份材料;具体个人的话,就是身份证复印件或者户口本复印件,是公司的话则是营业执照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等。3.判决书原件,判决作出后法院都会送达或者通知前去领取。4。生效证明:找审理该案的法官或者书记员去开具,证明该案判决已经正式生效。四、法条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第二百三十九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根据《执行解释》第32条,被执行人依照民事诉讼法被执行的财产可能涉及以下几类: 1. 收入、银行存款、现金、有价证券等财产。 2. 土地使用权、房屋等不动产。 3. 交通运输工具、机器设备、产品、原材料等动产。 4. 债权、股权、投资权益、基金、知识产权等财产性权利。 5. 其他应当报告的财产。 此外,根据《执行解释》第32条,人民法院还可以对没有还款能力或者不愿意还款的人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进行限制。
根据我国新《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上述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人已浏览
813人已浏览
41人已浏览
94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