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合同约定诉讼时效是无效的。 诉讼时效期限是不可以由双方约定的,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
合同当然不可以约定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法定的,不会因为当事人的约定而改变。诉讼时效是权利人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解决争议,保护其权益而提起诉讼...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不存在。我国法律对于确认合同不成立是否适用诉讼时效的限制并未进行明确的规定,确认合同不成立中的合同本身具有违法性,如果确认合同不成立受诉讼时效的限制,则必然使违法的合同经过一定时间便可获得法律的保护,违法的利益也将变成合法的利益,这显然与我国的法律的立法宗旨和目的是不相符合的。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约定解除合同是否有诉讼时效,(一)协议解除:是指合同成立后,在未履行和未完全履行之前,当事人双方通过协商而解除合同。由于该种方式是在合同成立后,通过双方协商解除合同,而不是在合同订立时约定解除,又称事后协商解除。 (二)约定解除:当事人在合同中为一方或各方约定的解除权产生条件具备,由取得解除权的当事人行使解除权,从而解除合同的行为。 (三)法定解除:法律直接规定的解除合同的方式(是指在合同成立后,在没有履行或没有完全履行前,当事人一方行使法定解除权消灭合同关系的行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预期违约)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合同不能同时约定诉讼或是仲裁,这种既约定仲裁又约定诉讼的争议条款一般认定无效,一旦发生纠纷,通常情况下是由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解决。当事人可以选择适当的方法方式来进行侵权事件的处理,具体的按照司法机关的规定办理。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7人已浏览
179人已浏览
147人已浏览
8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