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刑法中关于拒不执行判决罪的立案规定是: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拒不执行判决...
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或者违法采取保全措施、...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这里所说的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指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主要包括已过法定期限没有上诉、抗诉的一审判决、裁定,终审的判决、裁定和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同时,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不限于刑事诉讼的判决、裁定,也包括民事、行政案件的判决、裁定。司法实践中,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多表现在民事、行政案件上。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行为人有能力执行。行为人对于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是可以执行的。如果行为人确实没有能力执行判决、裁定而导致判决、裁定得不到执行的,行为人不构成犯罪。依照法律规定,对于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强制手段强制执行。因此,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主要是指有能力执行,但采取欺骗方式或者抗拒方式拒绝执行。具体讲,拒不执行的行为包括两类:一是采用欺骗等恶劣的手段不执行判决、裁定的,如一些人采取欺骗等方法,转移资金,转移财产所有权,或将执行物隐藏起来等,以致人民法院无法执行;二是经过人民法院作工作后仍然抗拒执行判决、裁定的。此外,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行为必须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情节严重的行为。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手段恶劣,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后果以及严重妨害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等。依照刑法的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刑事立案作为刑事诉讼开始的标志,是每一个刑事案件都必须经过的法定阶段,是法律赋予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的一种职权,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都无权立案。 1、其作用是为了准确、及时地揭露和惩罚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是准确评价社会治安形势和进行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 2、其材料来源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的犯罪事实或者获得的犯罪线索;单位和个人的报案或者举报;被害人的报案或者控告;犯罪人的自首等,只有当有犯罪事实发生,并且依法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时,才有必要而且应当立案。 因此,拒不执行罪一般由负责执行的法院向当地公安机关移送处理,但也可以由申请执行人提起自诉。
申请执行人有证据证明同时具有以下情况,人民法院认为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条第三项规定的,自诉案件立案审理:(一)有执行义务的人拒绝执行判决,裁定侵犯申请执行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二)申请执行人曾提出诉讼,但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对有执行义务的人不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7人已浏览
97人已浏览
85人已浏览
16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