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抢劫罪的认定标准是: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公私...
1、本罪与非罪的界限①是中危害性最大、性质最严重的犯罪,在一般情况下,凡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抢劫罪的认定标准是: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护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对人身实施强制的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抢劫罪认定标准是侵犯财产罪中危害性最大、性质最严重的犯罪,在一般情况下,凡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就具备了抢劫罪的基本特征,构成了抢劫罪。立法上没有抢劫的数额和情节的限制性规定。但是依照本法第13条的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不认为构成了抢劫罪。例如:青少年偶尔进行恶作剧式的抢劫,行为很有节制、数额极其有限,如强索少量财物,抢吃少量食品等,由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尚不构成抢劫罪。
抢劫罪的认定标准是: (一)本罪的主体是年满十四周岁的人。 (二)在主观方面,本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故意的内容必须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 (三)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也称作双重客体,即不仅侵犯了公私财物所有权,同时也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权利,往往造成人身伤亡。 但是,它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抢劫财物,只是它使用的手段,也侵犯了人身权利,所以把它归入侵犯财产罪中。 (四)在客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具有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护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对人身实施强制的方法; 立即抢走财物或者迫使被害人立即交出财物的行为,是否抢劫到财物,是确定既途或者未遂犯罪形态的根据,但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7人已浏览
186人已浏览
329人已浏览
21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