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只要具备债权人姓名、借款金额、债务人姓名及借款日期(尽管是后来添上的),但符合借条的主要要件,因此具有法律效力。一旦产生争议,是可以作为证据...
1、应写清楚借款人和放款人的法定全名; 2、应写清楚借款金额,包括大写和小写的金额; 3、应写清楚借款时间期限,包括借款的起止年月日和明确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借条要具有法律效力,首先,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其次,意思表示真实;再次,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在签订借条时要注意以下内容: (1)写清楚借款人和出借人的身份证全名、身份证号码或工商登记名称,不要写简称或小名。 (2)写清借款金额大小写、借期利息及逾期利息、借款期限、还款时间、还款方式。 (3)夫妻共同借债的,要求夫妻双方签名。 (4)用自己带的笔,双方当面签。 (5)为化解风险,可以要求提供担保人或抵押物。 (6)若借款金额比较大,可以请律师或第三人见证,或在公证处进行公证。 注意:借条措辞要严谨,避免出现歧义。若借款人是自然人,最好保留借款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1、借条以借款人手写为佳,但要注意书写规范。借条打印件同样具有法律效力,但容易伪造。借款人签名的同时应按手印。借款人的信息一定要写清楚身份证号,并要在书写借条时要求借款人提供原件进行核对。 2、借款发生的日期—定要写清楚,最好精确到日,可以在借条中约定还款日期,未约定还款日期的,借款人可随时主张返还,约定了还款日的,需在还款日届满时要求返还。还款日届满仍未返还的,出借人应在三年内起诉,逾期可能丧失胜诉权。 3、借款金额要同时用阿拉伯数字和中文大写,并写清币种,如“人民币100000.00元整(人民币拾万元整)”防止持有借条的人篡改。 4、款项的交付尽量选择银行转账的方式,可以在借条中明确对方收取款项的账号和转账日期。对于转账,可以备注借款的用途。如金额较小,现金交付时应在借条中注明双方的借款是通过现金交付的。无论哪种方式,都要求由借款人另外书写已经收到款项的收据。借条只能证明双方之间有借贷合同关系,不足以证明借款人已经履行了交付款项的义务。 5、如果借款人是已婚的,最好取得配偶的签名,对于债权人而言更有保障,以避免一方以不知情为由拒绝承担还款义务或是在法院执行,一方将财产转移给配偶导致无法偿还。 6、借条出具后,应同时收取借款人亲笔签名的身份证复印件和结婚证复印件。 7、如果金额较大,可以请律师或第三方见证,并签名。 【辟谣】 写借条必须按手印? 真相:不是 解析: 一般来说,签字就可以,如果签字再加上按手印的话会更好。很多时候为了防止双方日后对借条中的关键数字、日期等重要信息产生纠纷,双方都会选择在借条中的关键位置按手印,以此来说明对该内容的认可。 【提醒】 借条和欠条哪个更好? 借条和欠条谈不上哪个更好的问题,借条和欠条都具有法律效力,但二者又有着较大的差异。 1、借条证明借款关系,借款主要是因借贷而产生;欠条证明欠款关系,欠款则可能是因为买卖、租赁、利息等原因产生。借款肯定是欠款,但欠款则不一定是借款。 欠条通常适用于在购买物品或收购产品时,因不能支付或不能全部支付他人的款项而要写张欠条;借了他人或单位的钱物到时不能归还,或不能全部归还,有部分的拖欠,此时就需写张欠条;借了个人或公家的钱物,事后补写的凭证,也可以称作欠条。 2、诉讼时效存在差异。借条和欠条如果是约定了还款日期的,诉讼时效从期满之日起算;没有约定的,借条的诉讼时效从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益受损害之日起算,而欠条则是从欠款形成之日起算。 3、借条形成的原因是特定的借款事实。欠条形成的原因很多,可以基于多种事实而产生,如因买卖产生的欠款,因劳务产生的欠款,因企业承包产生的欠款,因损害赔偿产生的欠款等等。
(一)注意别把借条写成欠条。借条是借、贷双方在设立权利义务关系时,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债权凭证,其内容基本上具有借贷合同的几个要素,它是由债权人实施将自己的钱物借给债务人的行为所引起的。借条必须与欠条区别开来:欠条是由于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履行债务时,因其自身原因不能按时偿还而向债权人出具的债权凭证。(二)应写清楚借款人和放款人的法定全名;(三)应写清楚借款金额,包括大写和小写的金额;(四)应写清楚借款时间期限,包括借款的起止年月日和明确的借款期限;(五)应写清楚借款用途;(六)应写清楚还款的具体年月日;(七)应写清楚借款的利息,应有明确的年利率或月利率,最终应支付的借款利息总额(包括大写和小写金额)等约定;(八)应写清楚借款本息偿还的年月日时间及付款方式;(九)注意表述清楚明确,没有歧义。较典型的案例是张三向李四借款10万元,同时出具借条写明借款10万元,几个月后,张三归还李1万元,遂将原借条撕毁,张三重新为李四出具借条一份:“张三原向李四借款10万元,现还欠款 1万元”。这里的“还”字既可以理解为“归还(h an)”,又可以解释为“还(hai)欠”、“尚欠”。由此产生争议,对出借人非常不利。(十)底部落款写上双方名字和日期。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5人已浏览
228人已浏览
618人已浏览
22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