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91条,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
在自然月结束的30天后,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拒不支付工资的,通常可以认定为恶意欠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规定,以转移...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需要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构成犯罪。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 (一)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 (二)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91条,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遇到用人单位恶意欠薪是可以报警的,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其实遇到这样的问题找警察处理,效果并不是很好。恶意欠薪数额巨大公安才会管。 根据法律中的规定和实际经验来看,其实这样的情况下去单位所在地的劳动监察大队进行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相比之下要比报警的效果好。 由于欠薪定罪同时要求“有关行政部门处理后仍不支付”的前提条件,因此对劳动者而言,如果用人单位发生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劳动者应该先行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投诉,由劳动监察部门调查欠薪事实后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 如逾期仍未支付的,劳动行政部门可将材料移转给公安部门和检察机关,由公安部门和检察机关完成刑事侦查和提起公诉程序,经人民法院审判后可追究相关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所以劳动者在遇到恶意欠薪时应该先找劳动监察部门,如果公司还是不支付工资,那么再报警处理。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4人已浏览
386人已浏览
183人已浏览
36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