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被诈骗的人死了,如果涉嫌犯罪,应当从重处罚;如果没有达到规定的立案标准,不构成诈骗罪。受害人因生气心脏病死亡,属于后果严重,应当进行治安处理...
诈骗致人死亡要看是一个行为还是两个行为,仅仅因为诈骗行为致人死亡的,按照诈骗罪定罪量刑;既诈骗又造成被害人死亡的,按照诈骗罪和故意杀人罪或者...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以下是我对被熟人诈骗罪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做出的解答1、客体要件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 (2)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刑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2、客观要件 (1)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根据刑法第300条规定,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骗取财物的以诈骗罪论处。其次,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行为人以提起民事诉讼为手段,提供虚假的陈述、提出虚伪的证据,使法院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判决,从而获得财产的行为,称为诉讼欺诈,但不成立诈骗罪(详见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2002年10月14日《关于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再次,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财产处分包括处分行为与处分意思,作出这样的要求是为了区分诈骗罪与盗窃罪。处分财产表现为直接交付财产,或者承诺行为人取得财产,或者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他人放弃财物,行为人拾取该财物的,也应以诈骗罪论处。但是,向自动售货机中投入类似硬币的金属片,从而取得售货机内的商品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只能成立盗窃罪。最后,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根据2010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监察委员会第49次会议通过最新司法解释,诈骗罪的数额较大,以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为起点。诈骗未遂,情节严重的,也应当定罪并依法处罚。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产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下列情形之一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1)诈骗集团的主要分子或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2)惯犯或流窜作案危害严重;(3)欺诈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4)诈骗救灾、应急救援、防汛、优抚、救济、医疗资金和物资造成严重后果的;(5)挥霍诈骗财产,使诈骗财产无法返还的;(6)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7)因欺诈受到刑事处罚的;(8)导致受害者死亡、精神障碍或其他严重后果的;(9)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产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下列情形之一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1)诈骗集团的主要分子或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2)惯犯或流窜作案危害严重;(3)欺诈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4)诈骗救灾、应急救援、防汛、优抚、救济、医疗资金和物资造成严重后果的;(5)挥霍诈骗财产,使诈骗财产无法返还的;(6)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7)因欺诈受到刑事处罚的;(8)导致受害者死亡、精神障碍或其他严重后果的;(9)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536人已浏览
198人已浏览
195人已浏览
52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