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六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应纳税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企业所得税是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的税率。2、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是企业的收入总额...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采用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应付税款法。(二)纳税影响会计法。(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比如,《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小企业因业务简单,核算成本较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不高,允许采用“应付税款法”。大中型企业应选择“纳税影响会计法”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必须使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具体属于“利润表债务法”。我国上市公司只能选择“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执行《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企业(目前主要是上市公司和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必须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1、借:应收账款468贷:主营业务收入4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8借:主营业务成本350贷:库存商品3502、借:应付职工薪酬117贷:主营业务收入1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借:主营业务成本88贷:库存商品883、借:银行存款60贷:其他业务收入604、借:银行存款210.6贷:其他业务收入18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0.6借:其他业务成本159贷:原材料1595、借:递延收益600贷:营业外收入6006、借:预收账款10贷:主营业务收入10借:主营业务成本7贷:劳务成本77、借:管理费用120财务费用110营业外支出15贷:银行存款2454月份营业收入=400+100+60+180+10=750营业成本=350+88+159+7=604营业利润=750-604-120-110=-84利润总额=-84+600-15=501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六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减去减免税额,再减去抵免税额,公式中的减免税额和抵免税额,是指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国务院的税收优惠规定减征、免征和抵免的应纳税额。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76人已浏览
6,927人已浏览
3,248人已浏览
1,24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