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诉讼时效抗辩是一种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行使诉讼时效抗辩权的法律行为,也可以理解为已经进入诉讼阶段,对对方当事人违反有关“诉讼时效”相关规定,...
抗辩,就其字面意义而言,就是抗击而辩解。法律意义上的抗辩,则是抗击对方,提出辩解与说明。一般而言,抗辩权在票据法中的运用比较广泛。...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审判实行法律监督的重要形式。抗诉分为上诉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两种提交方式。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08条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已对各级人民法院作出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已对下级人民法院作出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本法第200条的规定情况之一,或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提出抗诉。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作出法律效力的判决,发现本法第法第二百条规定的情况之一,或者发现调停书损害国家利益,发现社会公共利益,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向上级人民检察院申报,也可以向上级人民检察院提出抵抗诉讼。
债务人主张诉讼时效的抗辩是指债务人(即被告)向法庭提出债权人(即原告)主张债权已经超过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没有在诉讼时效内主张权利,从而要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对债权人的债权保护在法律上有一个具体的期限规定(即诉讼时效),如果债权人没有在诉讼时效内主张权利,而且又没有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情形的,如果超过诉讼时效后再向法院起诉的,如果被告主张诉讼时效抗辩的,则原告的主张将得不到法院的支持。 保证人为从债务人而非主债务人,最终的债务主体应为主债务人而非保证人,因此,法律规定,保证人享有主债务人的抗辩权。该抗辩权不因主债务入的放弃而当然放弃,否则,可能发生主债务人恶意放弃抗辩权导致保证人责任加重问题的发生。因此,在主债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主债务人不行使诉讼时效抗辩权的情形下,保证人仍然可以行使主债务人的诉讼时效抗辩权。当然,在有证据证明其放弃了主债务人的诉讼时效抗辩权的情形下,其虽然可以行使主债务人的诉讼时效抗辩权,但其抗辩理由不会得到支持。
诉讼时效抗辩是指当事人行使诉讼时效抗辩权的法律行为。也就是说,对于已经进入诉讼阶段,违反诉讼时效相关规定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时效抗辩,请求驳回对方的诉讼请求。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0人已浏览
4,258人已浏览
187人已浏览
14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