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故意伤害致人轻伤具有法定可以减轻处罚情节,认罪态度较好,被告人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且得到被害人谅解,若无其他法定从重情节,基准刑为三年以下有期...
致使被害人受伤,经鉴定达到轻伤以上的,构成故意伤害罪,依法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量刑。2013年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引入了刑事和解...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如果被告人是初犯、主动自首、积极赔偿受害人并获得谅解,存在判缓刑的可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4条之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67条的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新闻链接:《故意伤害致人重伤自首赔偿获缓刑》(来源:中国法治作者:杨庭祥日期:)近期,鲁甸县人民法院审理了被告人熊某某犯故意伤害罪一案,一审判处被告人熊某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赔偿受害人陈某经济损失三万六千元。 2013年6月22日晚,鲁甸县江底中学的陈某、郑某等人聚在一起,在江底中学门前的坟山上为本校学生朱某过生日,到次日凌晨零时许,陈某、郑某、谢某、杨某在去拾柴烧洋芋吃的途中遇到被告人,双方因琐事发生口角,当时被告人因害怕被打而骑摩托车离开了现场。被告人离开现场后发现随身携带的钥匙遗忘留在了妻子所开的门市上,为此又原路返回去拿钥匙。当返回到三合砖厂门前时看到被害人等人还在原地,被告人就顺便捡了一根钢管带着,当再次遇到受害人等4人时,被告人就用其捡来的钢管将被害人陈某头部打伤。经鉴定,被害人陈某的伤属于重伤。被告人打伤被害人后丢弃摩托车和钢管逃逸现场。同年9月16日被告人主动投案后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在民事部分,被告人主动赔偿了被害人陈某各项经济损失三万六千元,取得了被害人及其家属的谅解。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持钢管打伤被害人头部致被害人重伤的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应依法惩处。公诉机关指控的事实和罪名成立。被告人持钢管打击被害人重要部位,可从重处罚;鉴于被告人在抓捕过程中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属于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案发后被告人积极赔偿受害人各项经济损失,并取得受害人的谅解,可从轻处罚。综合本案事实、情节、后果及被告人的认罪态度、悔罪表现等因素。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六十七条、第七十二条、第六十四条之规定,法院判决被告人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1.《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取得被害人谅解,根据“量刑指导意见:” 9.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1、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符合判缓刑的刑期条件。 2、如果得到了被害人的谅解,判缓刑的概率会高一些。 3、能不能判缓刑,由法院根据案件的量刑情节与公诉意见、辩护意见确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512人已浏览
630人已浏览
302人已浏览
11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