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能够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的,予以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 赔偿委员会多组织赔偿请求人与赔偿义务机关就赔偿方式、...
2012年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之...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最新的《国家赔偿法》对赔偿时效的规定在第39条: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等限制人身自由期间不计算在内。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赔偿请求的,适用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有关时效的规定。 赔偿请求人在赔偿请求时效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赔偿请求时效期间继续计算。(虽然说修改了,但是2012年没有修改这一条,所以跟2010年国赔法的规定是一样的) 所以国家赔偿时效自赔偿请求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之日起计算。
根据相关发啦,对于我国国家赔偿法关于时效的规定有如下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期间不计算在内。该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又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期间不计算在内。”那么,从违法行为发生至确认该行为违法之间也没有时间限制。根据一般理解,只要请求人认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属于《国家赔偿法》第十五、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而且侵害了自己的权益,任何时候都能主张该行为违法。这一规定,给司法实践造成了不小困难,一是请求人没有紧迫性,对自己的权利久不行使,会使这一法律关系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二是赔偿义务机关工作难度增大。因为时间过得越长,人事变动越大,有可能当时的办案人员离开了原工作岗位甚至不在原单位,更可怕的是有的人可能永远离开了我们。文件也可能丢失,使得案件复查难度增加。这一规定也可以说是一种疏漏,既不符合立法惯例,又不利于维护请求人的权益。比如,1993年某公安机关以诈骗为由对犯罪嫌疑人谭某进行羁押并扣押了财产。1997年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随后解除了羁押。谭某一直以口头方式要求返还财产,而公安机关则一直以口头方式告之本案尚未侦查终结而拒绝,直到目前还没有解决。如果有确认时效的法律规定,那么谭某既可能直接要求公安机关赔偿也可能选择先要求确认公安机关的行为违法。而公安机关则可以依据确认时效的规定作出相应决定。
国家赔偿法最长期限: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按照本法第四章的规定给予赔偿;逾期不赔偿或者赔偿请求人对赔偿金额有异议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满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9人已浏览
158人已浏览
141人已浏览
10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