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
1、你的案情比较简单,不涉及到复杂的医理问题,故我倾向于从患者死亡时就足以认定你们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这一说法。 2、如一些涉及到比较复...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债务超过时效并不意味着债权的丧失,债权人失去的只是胜诉权。债务人因不知道时效规定或者知道时效规定而自愿履行债务的,不得以时效已过为由要求返还。
诉讼时效,是指请求人民法院保护权利的时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行)》的规定,医疗事故的案由有两种,一种是侵权,一种是合同,相应的诉讼时效,按侵权是一年,按合同是两年。 医疗事故诉讼时效的起始时间是从知道或应该知道损害或医疗服务合同违约开始计算。 诉讼时效的中断 诉讼时效的中断有三种情况: 1、权利人的请求。 在医疗事故中,也就是患方要求医院赔偿,口头或是书面请求都是可以的,为了更好的保护权力,最好是有书面的文件。 2、义务人同意履行。 医院如果同意赔偿,那么诉讼时效也是可以中断的。 3、提起诉讼或仲裁。 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发生后,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中断事由存续期间,时效不进行,中断事由终止时,诉讼时效重新开始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诉讼时效中断没有次数的限制。 诉讼时效中止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法定事由而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暂时停止。 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依诉讼时效的中止,其已经过的期间仍然有效,待阻碍时效进行的法定障碍消除后,时效期间继续进行。 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 (1)不可抗力,指的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比如自然灾害等。 (2)法定代理人未确定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见》第172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或者法定代理人本人丧失行为能力的,可以认定为因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中止。 (3)其他。例如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或遗产管理人尚未确定时,其时效可中止等等。 最长诉讼时效是20年,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法律规定,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诉讼时效只是可以请求法院保护的时间,其实民事权力是一直存在的,也就是说,即使过了诉讼时效,患者也是可以要求医院赔偿的,只是这种权利不受法院的保护。
不同的原因,诉讼时效的计算时间非常不同。医疗赔偿纠纷(通常称为医疗过错赔偿纠纷)适用于从知道或应当知道侵犯权利的规定。此类案件的诉讼时效纠纷主要发生在对知道或应该知道的理解和判断标准上。从字面上说,知道或应该知道并不难理解,也就是说,从权利持有人知道或应该知道他们的权利被侵犯时开始。但事实上,它有很深的知识。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28人已浏览
333人已浏览
130人已浏览
17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