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经济纠纷怎么办?解决经济纠纷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1、与民事诉讼是两种不同的争议解决方式。当事人发生争议只...
一、济纠纷,又称经济争议,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经济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 二、经济案件的处理主要有仲裁和诉讼两种方式。 仲裁是指双...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经济合同发生纠纷后,双方可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需要向法院起诉。向法院起诉具体可做如下处理: 1、首先收集好相关的证据,如合同、收付款凭证、履行合同或对方违反合同的证据等,以便起诉时证明自已的诉讼主张。 2、写好、准备好证据材料,向有管辖权的立案受理。在这期间如果情况需要可以申请财产保全,又分为诉前保全或诉中保全,以保障判决后债权可以得到履行。 3、法院受理后,等待法院送达、排期开庭。 4、后,等待一审判决结果。若对判决不服,可在收到判决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
发生经济纠纷的,处理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由双方自行协商处理。 2、依法向法院起诉,通过法院诉讼的方式来解决纠纷。 3、如果签有仲裁协议的,则应向相应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仲裁有以下几点特征: 1、仲裁以双方当事人自愿为前提; 2、仲裁机构是民间性的组织; 3、仲裁的裁决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效力; 4、仲裁过程和结果具有保密性; 5、仲裁具有快捷性。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在经济诉讼中,它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审判权并履行相应的职责。作为案件的审判者,人民法院在经济诉讼中既是诉讼的参加者,也是诉讼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法律赋予人民法院审判权,使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活动,依法行使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所以,人民法院在经济诉讼中处于主导地位,对经济纠纷案件的解决起着决定性作用。
有经济纠纷的,需要当事人先向法院起诉,法院通过审理,对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明确,即法院作出判决或裁定;判决后,义务人应当主动履行义务,如果义务人在判决规定的期限内不履行的,权利人应当在2年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超过期限再申请的,法院不再予以强制执行。在强制执行过程中,法院可以采取法定的执行措施。对于拒不执行生效判决裁定的被执行人,可以采取罚款、拘留的强制措施。也可以将被执行人列入失信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并予以公开曝光。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95人已浏览
166人已浏览
185人已浏览
70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