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刑法上所说的教唆犯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1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教唆人,即构成教唆犯,其特征是教唆人并不亲自实施犯罪,而是教唆其他人去实施自己的犯罪意图。教唆犯和被教唆犯罪的人形成共犯关系。我国《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法律上并没有教唆罪的定义,而只有教唆犯。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即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以及其他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意或者虽有犯意但不坚定的人,使其决意实施自己所劝说、授意的犯罪,以达到犯罪的目的的人。
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进行处罚。教唆18岁以下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教唆者没有犯教唆罪,教唆者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教唆未遂的情况包括:一、被教唆拒绝教唆的教唆。第二,被教唆人当时接受了教唆犯的教唆,但实际上没有犯罪活动。如果教唆犯即使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也不是没有教唆犯罪。被教唆人当时答应实施教唆犯犯教唆的犯罪,但实际上实施了其他犯罪。第四,教唆犯教唆被教唆犯时,教唆人已经决定实施该罪。在上述情况下,教唆犯可以重新或减轻处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