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报关是指进出口货物装船出运前,向海关申报的手续。按照我国海关法规定:凡是进出国境的货物,必须经由设有海关的港口、车站、国际航空站,并由货物所...
1、进出口货物报关单是指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按照海关规定的格式对进出口货物的实际情况做出书面申明,以此要求海关对其货物按适用的海关...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进(出)口货物报关单》; (2)对外经贸行政管理部门签发的《进(出)口货物许可证》; (3)国家主管部门同意进(出)口的其它有关批准文件; (4)国家商品检验、动植物检疫、药物检验等机构签发的证件; (5)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印制的《出口收汇核销单》; (6)货运单据,包括提货单、装箱单、发票、货物明细单等; (7)减税、免税或免验的证明文件; (8)合同、产地证和其他海关认为必需提供的单证、帐册等; (9)报关单位向海关办理备案登记手续后由主管海关核发的《登记手册》及《报关员证件》。 进(出)境货物因贸易方式、企业性质和开放地区不同,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向海关办理报关手续、交验单证亦不尽相同。
1、到商务局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 2、到所在区县国税局、地税局分别办理经营范围的变更手续。 3、到所属区县管辖海关办理备案登记手续。 4、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办理注册备案登记。 5、向海关中国电子口岸申请联合审批,取得入网许可,购IC卡、软件、读卡器、拨号上网卡。 6、到外汇管理局申请出口核销备案,进口单位进入名录备案,外汇账户开立申请。 7、根据企业进出口岸的不同,到所属地海关办理异地备案关封。
仲裁程序的主要步骤 主要有三个步骤: 一、申请和受理 仲裁的申请是指合同纠纷或财产权益纠纷的一方当事人根据仲裁协议,将所发生的争议依法请求仲裁机构进行仲裁的意思表示。 仲裁申请有其自身特点和作用: 第一,仲裁申请是仲裁程序开始的准备,是仲裁机构行使仲裁权的前提; 第二,仲裁申请是当事人争取采用仲裁解决纠纷的请示; 第三,仲裁申请是当事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积极手段。 仲裁的受理指仲裁机构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后,认为符合法定条件,决定立案进行仲裁的制度。 仲裁案件受理的特点: 第一,受理是仲裁程序的开始。即:仲裁申请程序只有与仲裁受理程序相结合,仲裁程序方能开始; 第二,仲裁案件的受理标志着仲裁机构行使管辖权的开始,并排除法院审判权的行使; 第三,仲裁的受理程序包括仲裁机构对仲裁申请的审查处理和决定受理案件的相关活动。 二、仲裁庭的组成 仲裁机构仲裁案件,不是仲裁委员会直接进行仲裁,而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实现的。这个组织称为仲裁庭。仲裁庭行使仲裁权基于当事人的授权。 根据《仲裁法》,仲裁庭组成有两种形式: (一)合议仲裁庭。即: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当水人约定由三名仲裁员组庭时,应当各自选定或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名仲裁员;第三名仲裁员即首席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二)独任仲裁庭。即由—名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这时,当事人应当共同选定或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员。 仲裁庭的组成充分体现了《仲裁法》关于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和保证争议公正解决原则的统一。《仲裁法》第32条规定:“当事人没有在仲裁规则规定的限期内约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或选定仲裁员的,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为确保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实现,《仲裁法》在组庭问题上确立了仲裁员回避制度。这—制度也是仲裁庭对仲裁争议事项公正解决的法律保证。 三、开庭、裁决 开庭是指由仲裁庭主持,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参加下,对仲裁请求进行实体审理和裁断的活动。它是仲裁活动的实质阶段。其目的是查-清事实、分清是非、解决纠纷,使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得到解决。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仲裁一般应开庭进行,但对于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可以书面审理。 裁决指仲裁庭在实体上对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作出裁断。它标志着案件的审结,是仲裁审理的最终程序,裁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 根据《仲裁法》规定,裁决文书的形成有三种情况: 第一,仲裁庭调解不成依法作出的裁决书; 第二,仲裁庭主持调解,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制作的调解书或根据协议的结果作出的裁决书; 第三,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了和解协议后,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的裁决书。 上述三种裁决法律文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应当说明的是仲裁庭调解形成的调解书和仲裁裁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一,双方当事人必须自觉履行裁决或调解协议; 第二,—方当事人不履行裁决或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当事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第三,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不再受理。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614人已浏览
657人已浏览
37人已浏览
31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