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诉讼或者仲裁时效是权利人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解决争议,保护其权益而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法定期限。法律规定诉讼时效的目的,在于促使当事人尽早...
计算合同纠纷诉讼时效: 1、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和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2、当事人约定分期履行合同的,自最后一...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诉讼时效期间分为三种: 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特别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最长诉讼时效期间为20年。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诉讼”不仅包括普通的民事诉讼,而且与起诉性质类似的请求有关机关保护的行为,也可以中断诉讼时效。比如申请支付令、申请宣告破产、申请强制执行、申请仲裁。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或其他单位提出保护民事权利的请求,诉讼时效从提出请求时起中断,在调解期间时效一直不计算,如果经调解达不成协议的,诉讼时效期间才重新计算;如果调解达不成协议,义务人未按协议所定期限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应从期限届满时重新计算。 “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指除了权利人向义务人直接请求外,权利人向债务人保证人、债务人的代理人或者财产代管人主张权利,也可引起诉讼时效中断。 “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指除义务人直接表示同意履行外,义务人虽然没有表示同意履行,但是明确承认了自己的义务存在,或者表示愿意分期履行义务,都可引起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中断后,出现新的中断事由可以引起诉讼时效再次中断,但要受20年最长诉讼时效的限制。
民事合同纠纷的时效期一般为三年,因技术进出口合同纠纷提起诉讼的时效期为四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和义务人之日起计算的,对方应当获得抗辩权。
根据一般合同纠纷的规定,诉讼时效为3年,租赁合同中延期或拒绝支付租金等几种特殊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一年。诉讼或仲裁时效是权利人要求法院或仲裁机构解决争议、保护其权益、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法定期限。法律规定诉讼时效的目的是鼓励当事人尽快行使权利,尽快解决当事人之间的争议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4人已浏览
875人已浏览
192人已浏览
29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