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合同可以在下列情况下撤销: 1、第三方实施欺诈,使一方在违反真实意义的情况下订立合同,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欺诈; 2、当事人基于重大误解订立...
在下列情况下,合同可以变更或撤销:当事人根据重大误解订立合同;当事人被欺诈或者胁迫订立合同;或者当对方利用当事人处于危险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合同在下列情况下可以撤销: 第一,合同是根据重大误解订立的。 第二,合同是一方以欺诈手段订立的,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 第三,第三人实施欺诈,使一方违背真实意思订立合同。 第四,一方或第三方以胁迫手段,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订立合同。 第五,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险状态,缺乏判断能力,导致合同订立时不公平。
1、欺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68条的规定,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实施某种欺骗他人的行为,并使他人陷入错误而订立的合同。 2、胁迫 根据《民法意见》第69条的规定,胁迫是指一方当事人直接以物质性强制或精神性强制迫使对方与已订立合同。也就是行为人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胁,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 3、乘人之危 根据《民法意见》第70条的规定,乘人之危是指行为人利用他人的危难处境或紧迫需要,强迫对方接受某种明显不公平的条件并作出违背其真意的意思表示。比如,某乙一直想购买某甲的一张邮票,但某甲并不想出卖,一日,某甲之子不幸落入一水库中,当时在场之人只有某乙会游泳,某甲重金要求围观之人救助其子,于是某乙提出不要重金只要该邮票作为报酬,某甲救子心切,不得不同意该要求,事后某甲之子得救,但因此成诉,此案即属乘人之危。 4、重大误解 根据《民法意见》第71条的规定,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对于合同的重要内容产生错误的认识,并且基于错误认识而订立的合同。重大误解多因自己的过错,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合同的内容发生错误的认识,从而导致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 5、显失公平 根据《民法意见》第72条的规定,显失公平是指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关系明显不符合权利义务对等原则的合同。这是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了公平、等价有偿这一基本民法原则,而使另一方的利益严重受损的一种情形。
可撤销合同有: 1、基于重大误解的合同; 2、合同一方有欺诈行为; 3、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合同成立时显失公平的情形等。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90人已浏览
107人已浏览
156人已浏览
17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