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适格主体应符合的条件: (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适合主体的条件:(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二)连续五年以上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无违法记录。符合上述...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对侵害环境的民事主体提起诉讼,而环境行政诉讼是在环境保护方面疏于职守的行政机关提起的诉讼。由于诉讼主体的不同,导致的诉讼方式、救济方式、诉讼费用等都有差别。
第一,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是特殊的。环境公益诉讼的发起人不一定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环境公益诉讼的提起者包括公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社会成员。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社会成员可以是直接受害者,也可以是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为了维护国家,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可以将侵犯公共环境利益的人推上被告席。第二,环境公益诉讼的特殊目的。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维护环境公共利益。具体来说,是为了保护国家环境利益、社会环境利益和不特定大多数人的环境利益,追求社会公、公平,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三,环境公益诉讼具有显著的预防性和补救功能。环境公益诉讼的提起和最终裁决不要求发生损害事实。只要能根据相关情况合理判断社会公益可能受到侵害,就可以提起诉讼,违法者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可以有效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秩序免受违法侵害,将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在环境公益诉讼中,这种预防功能尤为明显和重要,因为一旦环境受到破坏,就很难恢复原状。因此,法律有必要允许公民在环境侵害尚未发生或完全发生时使用司法手段进行排除,以防止环境公益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或危害。环境公益诉讼的诉讼对象是特殊的。环境公益诉讼可以是民事主体,也可以是行政主体。一般民事主体是指在社会生活经济活动中对环境造成破坏或损害,可以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对象。就行政主体而言,行政机关作为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往往在个人利益的驱动下不履行法定职责,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国家实施的一些规划政策只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价值,对环境的危害更加严重。因此,这也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另一类对象。
行政诉讼主体是个人或组织,在行政诉讼中享有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有权使行政诉讼程序发生、变更或消除诉讼行为。同时也是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如果不符合上述条件,以认定为行政诉讼主体不合格。行政诉讼主体的诉讼行为不同于其他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诉讼行为。行政诉讼主体的诉讼行为对行政诉讼程序的发生、变更和消除有影响。其他诉讼法律关系主体(非诉讼主体)的诉讼行为只影响其参与的诉讼法律关系,而不影响诉讼程序。行政诉讼主体可分为两类:(1)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是代表国家行使行政审判权的机关,其诉讼行为对行政诉讼程序的发生、变更或者消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诉讼当事人、共同诉讼人、法定代表人、第三人。这种主体与行政诉讼结果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其诉讼行为可以使诉讼程序发生、变更或消除。《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行政行为的有利害关系的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担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诉讼。人民检察院时,人民检察院发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造成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人民检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55人已浏览
172人已浏览
1,439人已浏览
36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