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诈骗一百元虽然够不成刑事犯罪,但是他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第四十九条规定。微信被骗一百元可以去报警但是警方是不会立案调查的。...
报警可以。但是追回的几率很低,网络诈骗破案难度高。 【1】首先在你转账的好友界面,点击右上角以后有个“投诉”按钮。点击进去以后选择“存在欺诈...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报警有效,公安机关会进行登记或查理,有可能会追回被骗的100元钱。2,由于数额很小,仅有100元钱,如果又无其他犯罪事实的,那就不构成犯罪。3,《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在量刑上,诈骗不足4000元的,为罚金刑;4000元以上不足5000元的,为管制刑;5000元的,为拘役三个月,每增加167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1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1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一、微信被骗700多报警会立案吗?微信被骗了700多可以报警,但是警方不会立案。诈骗罪为数额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因此,诈骗700元不构成刑事犯罪,但其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规定,涉嫌诈骗,应依法立治安案件,给予当事人治安行政处罚。二、微信诈骗手段及防范措施1、冒充微信助手骗密码网上有一个很流行的恶搞帖子——“教你如何用微信把好友逼疯”,任何人都可以将头像换成微信官方头像,名字换成“微信助手”,随后就可以以微信助手的名义,向好友发送各类信息,如向好友提问,发送年龄和体重,测试今天运势,好友会无防范地回复答案。虽然这是一种看似恶作剧的方式,但如果问到一些特殊问题,则会危及个人信息安全。在举例中,假冒的微信助手给好友发微信,称账户存在安全问题,请回复密码进行验证,结果轻易就盗取了好友的微信密码。如果好友警惕性不高,再询问其他一些个人信息,也并非不可能。这也让很多微信用户担心,很可能被冒充好友的不法分子欺骗。2.“盗用”头像蒙混过关盗用好友的身份头像,与另一共同好友发起聊天,对方大多不会发现是假冒的,这很容易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继续“借用”好友的身份在朋友圈里发表评论,显示的竟也是盗用的好友昵称。在聊天群里发布信息,因群聊只显示头像,竟也无人提出质疑。一好友获知真相后坦言,除非同在本群的当事人在线能够发现自己被冒充,其他人真是难以辨别真伪。3、微信尚存其他隐患此外,微信还爆出开通使用搜寻附近的人的功能,会让不法分子搜寻到,有可能引发抢劫等犯罪案件发生。同时还搜索出大量陌生人,能浏览陌生人朋友圈里最新的10张照片,如果陌生人在朋友圈里发布过本人照片,也利于他人辨认。在打开“附近的人”功能的一个小时里,记者收到三名陌生男子打招呼并询问能否交个朋友,于是赶忙关闭并停用了这个功能。一些微信使用者普遍表示,如果关闭搜寻附近的人功能,不使用“摇一摇”任意添加陌生人,就能够保证使用安全。4、三种方式防止被骗(1)添加姓名备注,点击头像查看名片里注册的手机或QQ号,如果开通了朋友圈还能查看照片等信息。(2)尽量通过手机和QQ通讯录添加好友,保证微信好友都是生活中熟悉的人,如果使用了“附近的人”、“摇一摇”添加了陌生人,一定要先添加备注,避免其更改信息混淆视听。(3)不好确定身份时,可点击好友头像查看名片的详细资料。微信被骗700多报警警方是不会立案。个人在平时使用网络应注意防范诈骗,微信本来是一个聊天平台,当陌生人添加时应多加心眼。现在的网络诈骗手段不仅仅是上述总结的,因此在平时使用社交工具时,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轻易给他人转账,微信上收到对方的转账请求信息要及时向对方电话确认。
1、受害人遇到诈骗违法或犯罪行为报警后,警方会依法立案。2、单纯就受害人所描述的被骗1000元的个案来看,不构成诈骗罪,但是如果对方诈骗多人,金额累加极有可能构成诈骗罪。3、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达到3000至1万以上,构成诈骗罪,依据刑法266条追究刑事责任。4、如果对方确实未构成诈骗罪,仅为诈骗违法行为,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49条追究行政违法责任。5、受害人应尽量向警方提供较多的案件线索,以利于侦破案件,待司法机关抓获对方,并认定受害人被骗的金额,会依法将相关涉案赃款返还受害人。如果对方已将赃款挥霍殆尽,受害人可以依法主张对方退赔。司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11条、49条司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64条、266条司法依据《最高法、最高检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条、2条、3条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69人已浏览
538人已浏览
728人已浏览
27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