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根据犯罪行为是否实施终了,可以...
根据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根据犯罪行为是否实施终了,可以...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犯罪未遂包括两种类型: 1、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将犯罪的实行行为实施完毕,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没有得逞。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在实施行为的过程中,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客观因素的介入,导致行为人不敢或不能把行为实行终了,以致犯罪没有得逞。 2、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能犯未遂是指根据犯罪时的主客观情况,犯罪行为本来有可能得逞,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因素的介入使犯罪没有得逞。不能犯未遂,是指由于行为人主观认识上的原因或行为手段或行为对象等原因,犯罪不具备得逞的客观可能性。犯罪未遂属于刑事犯罪形态中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犯罪中止、犯罪预备、犯罪既遂。其中对于犯罪未遂的情况,一般是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进行处罚。而要是属于犯罪中止的话,那么此时甚至有可能免除处罚。所以在刑事辩护过程中,其实可以往犯罪未遂的方向进行辩护,这对罪犯来讲也是很有好处的。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实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犯罪未遂的“未得逞”就是不齐备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它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含义:从客观的刑法学 方面看,“未得逞”是犯罪完成状态下犯罪构成应具备的要件未能齐备;从主观方面看,是犯罪分子希望完成犯罪和齐备犯罪构成全部客观要件即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意图未能全部展开和实现。此说从语言角度讲容易使人产生歧义。一些学者批评道:行为不齐备犯罪构成要件即不构成犯罪,也就谈不上犯罪未遂。其实,犯罪未遂的特征与未遂的犯罪构成不是一个概念,故意犯罪过程中完成形态以及未完成形态的犯罪的犯罪构成,都是犯罪的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这四个方面基本要件的有机统一体。未遂的构成要件本身并不缺乏任何要件,但缺少了某要素。有的学者还用公式作了一个更细致的说明,指出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基本构成要件并无不同,只是前者在客观方面的行为、结果和因果关系等的发展程度和实现程度上不同。
根据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根据犯罪行为是否实施终了,可以把犯罪未遂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要件的行为,并且自认为已经将实现犯罪意图的所必需的全部行为实施完毕,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形态。例如:行为人持枪向被害人射击,被害人应声倒地,行为人误认为被害人已经中弹死亡,持枪逃离犯罪现场,而实际上被害人可能只是受了轻伤。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要件的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使其尚未将他认为实现犯罪意图所必需的全部行为实行完毕,因而未能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未遂形态。例如,行为人持刀砍杀被害人中,在砍杀的过程中,遇到被害人激烈的反抗,甚至被被害人制服,因而未能完成杀人行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19人已浏览
145人已浏览
202人已浏览
24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