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劳动仲裁就是在职工与企业事实上已形成了劳动关系(或签合同或未签)的前提下,主要是解决个人和单位的劳资纠纷等问题。依照《劳动法》和国务院下发的...
劳动仲裁首先提供《劳动合同》和工资发放记录,如果没有劳动合同,那么必须提供其他证据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比如银行流水、社保缴纳凭证等,另外还...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仲裁一般是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由非司法机构的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进行裁判,并受该裁判约束的一种制度。仲裁活动和法院的审判活动一样,关乎当事人的实体权益,是解决民事争议的方式之一。2、仲裁与民商事诉讼的区别:(1)仲裁具有民间性,民事诉讼是司法属性的纠纷解决方式,对于诸如离婚等有身份属性的纠纷不能通过仲裁。(2)仲裁机构是民间机构,法院是审判机构。(3)仲裁管辖来自于当事人之间的约定,而民事诉讼管辖则依据法律的明确规定进行。(4)仲裁一载终局,民事诉讼则二审终审。民事诉讼法和仲裁相关法律规定。
1.性质不同 劳动争议仲裁具有行政和司法双重特征。行政特征是指,仲裁机构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由劳动行政部门的代表、同级工会代表和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组成,即机构组成具有“三方性”,同时在方针、政策、规章等方面接受劳动行政部门的领导;司法特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具有一定的裁制权,仲裁机构所作出的裁决书在当事人未于法定期间内起诉的情况下即产生法律强制执行力。 劳动争议诉讼则是完全的司法性质,具有最终的司法裁判权。 2.依据不同 劳动争议仲裁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民事争议诉讼的法律依据主要是《民事诉讼法》。 3.程序不同
1.性质不同 劳动争议仲裁具有行政和司法双重特征。行政特征是指,仲裁机构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由劳动行政部门的代表、同级工会代表和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组成,即机构组成具有“三方性”,同时在方针、政策、规章等方面接受劳动行政部门的领导;司法特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具有一定的裁制权,仲裁机构所作出的裁决书在当事人未于法定期间内起诉的情况下即产生法律强制执行力。 劳动争议诉讼则是完全的司法性质,具有最终的司法裁判权。 2.依据不同 劳动争议仲裁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民事争议诉讼的法律依据主要是《民事诉讼法》。 3.程序不同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47人已浏览
1,635人已浏览
1,705人已浏览
42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