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犯罪中没有精神损害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被害人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财产被犯罪...
在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上,由于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没有规定明确的赔偿标准、最高和最低限额。因此,如何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是审判实践遇到的一个十...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在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上,由于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没有规定明确的赔偿标准、最高和最低限额。因此,如何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是审判实践遇到的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精神损害不同于财产损害,无法适用等价赔偿的原则来衡量。因此,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应在坚持一定原则的基础上,依照具体的案件情况,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平衡各方利益,使其赔偿数额适当合理。
侵犯健康权的精神损害赔偿适用原则是能反映此类赔偿特色的原则,它有别于民法的一般原则。(1)适当经济补偿原则无论侵犯生理或心理健康权,其最终损害结果只有对受害人造成精神痛苦,这种损害结果具有无形性,难以用物质尺度来衡量其相应的金钱赔偿价值。因而,确定赔偿数额不能适用等价赔偿原则。从性质上看,赔偿数额对于侵害人具有惩罚性,对于受害人具有补偿性,即对受害人的精神痛苦进行抚慰。适当即相当,是指赔偿数额不宜过高或过低。过高则使赔偿带有盲目性,过低则会降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2)必要的加处原则此原则是针对侵权人过错程度大,行为恶劣,对公民造成的精神损害较为严重这种情况的。它不必受适当经济补偿原则的限制。当然,采用此原则时,要能使侵害人承担得起,又要防止受害人不当得利。从这个意义上讲,此原则与适当经济补偿原则互为补充。(3)公平合理原则公平合理原则是指从案件的实际出发,综合各方面因素,公平合理确定一个赔偿数额。在这些因素中有客观因素,也有当事人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有:行为的手段、方式、场合等具体情节,当事人双方的经济状况,尤其是侵害人的实际赔偿能力,诉讼当地的经济状况,受害人的精神损害程度等。主观因素有:侵害人的主观过错程度,认错态度及受害人的谅解程度。(4)个人负责与连带责任原则在精神损害赔偿中,侵害和受害人可以各是一人也可以是两人以上。如果侵害人是两人以上,则构成共同侵权,共同侵权行为人适用连带责任。但如果共同侵权人有一方是机关法人时,机关法人与其他共同侵权人不适用连带责任。这是由于机关法人赔偿金额来源于各级财政,具有特殊性。但除机关法人外的其他共同侵权行为人之间仍适用连带责任。在确定赔偿数额时,要根据各个侵权人在共同侵权中所处的地位、作用的大小、过错程度,结合其它因素决定,不一定是均等。(5)法官自由裁量权原则由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情况非常复杂,难以制定一个统一且具体的赔偿数额标准,因此,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权是非常必要的,但运用此原则应注意两点:一是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必须有法律的授权;二是适用自由裁量权应受一定的限制,不能毫无限度。
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原则 1、补充适用原则。此相当于“精神抚慰原则”。对于精神损害,首先应适用非金钱赔偿的方式,在非金钱的赔偿方式不能对受害人充分保护和对侵权人制裁的情况下,补充的使用金钱赔偿方式,对于受害人予以一定的抚慰和补偿。 2、公平适用原则。有的称之为公平原则或者公平合理原则。适用金钱进行精神损害赔偿的,一方面考虑金钱赔偿的民事制裁作用,不让侵权人能够因为侵权而受益,另一方面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给受害人适当的赔偿,以弥补其受到的精神损失,也即不让其吃亏。 3、适当限制原则。对于精神损害赔偿适用金钱进行赔偿的,对其赔偿数额应当进行一定的限制,以社会的公平正义为主要考量因素,否则实践中可能出现漫天要价的情形,不利于精神损害赔偿所需达到的真正的目的的实现。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3人已浏览
183人已浏览
119人已浏览
12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