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对于一般的离婚案件,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工作分为三个阶段:(1)调解动员阶段调解动员即审判人员向双方当事人讲解有关的法律规定,针对当事人的认识水...
法院调解可以依当事人的申请开始,也可以由人民法院依职权主动开始。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调解过程中,法官必须根据查明的事实,对双方进行说服教育,宣传法律、政策和社会主义伦理,批评有过错的一方,引导无过错的一方。调解开始后,首先要做好调和工作。感情尚未破裂,但双方不能达成调解协议的,应当立即判断不准离婚;如果双方感情确实破裂,没有和解的可能,就要做好离婚调解工作。当事人不能达成调解协议的,应当及时判决准予离婚。
调解是起诉离婚的必要程序,但调解时间法律没有具体规定。 离婚案件属于民事案件。由于民事诉讼法的调整,离婚案件的审理需要在审判范围内审结,因此调解工作也需要知道审判范围内必须进行。 法院起诉离婚程序的审理阶段: 审理是指人民法院接到起诉后,开始诉讼程序,做出判决前所做的一切调查的总和。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理分为三个阶段:审理前的准备、调解和审理: 1、审理前的准备。人民法院收到后,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在立案后5日内将诉讼状副本送达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诉讼状副本后15日内提出答辩状;法官审阅诉讼材料,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证据;人民法院应当更换不符合起诉或者应诉条件的当事人,通知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参加诉讼;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依法保全或者提前支付诉讼费用。 2、调解。人民法院受理离婚案件后,应当首先对当事人进行调解,使当事人消除分歧,相互理解,从而达成离婚或者和好的协议。达成和好协议的,人民法院将协议记录存档,一般不发给调解书;达成离婚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字,并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调解书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开庭审理。人民法院调解不成的,开庭审理。开庭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开庭日期。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出庭,并宣布法庭纪律。法官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法官是否回避;之后开始法庭调查,询问当事人和当事人的陈述;告知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询问证人,宣读未出庭证人的证言;询问鉴定人,宣读鉴定结论;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阅读测试笔录。之后开始法庭辩论,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双方互相辩论。
对于起诉离婚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先行调解,第二次起诉离婚,法院依然会根据案件证据、庭审情况、《婚姻法》和相关司法解释,来审查原、被告夫妻感情是否破裂,只有原、被告夫妻感情完全破裂,法院才会判决离婚,与第一次、第二次甚至第三次起诉离婚没有多大关系。 世界上没有离不了的婚姻,只要想离婚,离婚仅是迟早的问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次判决不准离婚的,不要急着半年后就马上提起第二次离婚,第二次起诉前还应当继续准备离婚的证据,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做好充分准备,切不可大意。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02人已浏览
172人已浏览
134人已浏览
21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