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政务处分法》第十四条规定: 公职人员犯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开除: (一)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含宣告缓刑)...
《政务处分法》第十四条规定: 公职人员犯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开除: (一)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含宣告缓刑)...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携带身份证、起诉状等向被告住所地的基层法院立案。 2.符合起诉条件的,法院会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 3.法院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4.法院审理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的,会在六个月内审结;适用简易程序的,会在三个月内审结。 5.法院当庭宣判的,会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6.判决书生效后,对方仍不履行判决的,可以在判决生效之日起两年内申请强制执行。
经济纠纷的案件,开庭时间没有具体的规定。只要在审限内开庭都是符合规定的。经济纠纷适用简易程序的,一般从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审结。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一般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需要我们注意的是:经济纠纷在立案受理后,如果无法正常送达给被告,需采用公告送达的方式。公告送达的方式有登报、广播或将需要送达的诉讼文书张贴在人民法院布告栏或公共场所。国内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60日,即视为送达。公告期间一般不计入审限内。
政审,关注的是个人的品德表现。涉及经济纠纷的,原则上,对个人的政审,没有什么影响。对于经济纠纷,有时也要看其实际情况而定。比如,经济纠纷的性质,如果涉及民事欺诈等情形的,虽然不需要用刑法来进行调整,但对个人的品行仍然是有所反映的。如果是普通的经济纠纷,无关乎个人品性、道德,诉讼也只是人们选择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而已。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58人已浏览
1,007人已浏览
200人已浏览
43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