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l、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
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诈骗公私财物虽已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较大”的标准...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诈骗罪 1、法定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幅度的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诈骗公私财物,达到"数额较大"起点的,可以在三个月拘役至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诈骗数额每增加二千元,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二个月刑期。 2、法定刑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的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诈骗公私财物,犯罪数额达到"数额巨大"起点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诈骗数额每增加三千元,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二个月刑期。 3、法定刑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幅度的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诈骗公私财物,犯罪数额达到"数额特别巨大"起点二十万元的,可以在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的除外, 诈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应认定为"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的除外,可以在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扶贫、移民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诈骗数额等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有下刑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1)犯罪数额每增加二万元,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二个月刑期; (2)具有可以认定为"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情形,每增加一种情形,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二年刑期。 4、有下列情节的,可以相应增加或者减少基准刑,但累计不得超过基准刑的100%: (1)法定刑在十年有期徒刑以下,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50%以下: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扶贫、移民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以上情形每增加一种情形,可以再增加基准刑的10%以下; (2)具有"流窜作案";诈骗生产资料,未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扶贫、移民款物等情形之一,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30%以下;每增加一种情形,可以再增加基准刑的10%以下; (3)多次诈骗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30%以下; (4)为吸毒、赌博或者利用封建迷信、邪教组织等违法犯罪活动而诈骗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5)确因生活所迫、学习、治病等急需而诈骗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6)诈骗自己家的财物或者近亲属的财物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下。
1、遭遇诈骗,不论数额多少都应当及时报警。 2、关于证据,警方会告诉你应该提供哪些证据的。 3、《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诈骗罪的量刑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2、现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诈骗罪量刑标准进行了补充: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
欺诈骗保罪立案量刑的标准如下: 1、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单位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 2、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单位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不满250万元的,属于“数额巨大”。 如果具有上述情况,应予立案追诉,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44人已浏览
643人已浏览
896人已浏览
18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