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不认罪与是否需要判刑没有关联。只要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且犯罪行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就需要判刑。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
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或,因取得的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的,依照第389条、第390条规定...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目前我国对犯行贿罪的,处罚相对比较轻,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因此,如果在下列情节和情况下,有可能被判刑缓刑: 1.犯罪数额少,情节轻微,或者没有造成恶劣后果; 2.主动如实交待了行贿的犯罪事实; 3.所谋取的并非不正当利益; 4.构成自首情节,或者有立功表现; 5.所行贿的赃款已被追缴; 6.认罪、悔罪,宣告缓刑没有不良影响; 7.其他可以判处缓刑的情况。
行贿是公诉类案件,达到刑事立案标准的话是要受到刑事制裁的。至于具体是否判刑,要看行贿的类型、数额、社会影响是否恶劣等而定,不能一概而论。而且即使达到立案程度,也可能因为情节较轻而减轻或免除处罚。在被公诉机关公诉前能主动交代的,可以构成自首,也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行贿情节较轻的话,可能被判处拘役或管制
可以的,只有证据就可以定罪。《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法律上规定的单位行为是要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的,但何为主管人员以及对直接责任人的认定并没有给出什么明确的解释,像有些公司的行贿是召开股东大会,全体股东都同意的,公司全体股东都被判刑的案子也比较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8人已浏览
174人已浏览
431人已浏览
20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