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行政处罚证据不足,不予处罚 2,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必...
依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于违法事实不清楚,违法证据不足的违法案件,行政机关是不能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三...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对行政处罚不服,应在六个月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罚款还是需要先行交纳。如果法院最终判决撤销该处罚决定的,再予退还。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案件由行政机关承担举证责任。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不能举证行政行为是合法的,法院将撤销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被告对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行政行为的证据和规范性文件。被告未提供或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无相应证据。但被告的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的证据除外。
刑事拘留证据不足,公安机关必须补充侦查证据,否则将释放嫌疑人。同理,证据不足不能判刑。有什么证据可以逮捕?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不仅是适用逮捕的首要条件,也是逮捕的证明要求。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实体事实的要求,即犯罪事实;第二,对证据的要求,即有证据证明。这两个方面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逮捕的证明要求。1、关于犯罪事实。犯罪事实是指:(1)犯罪行为;(2)有明确犯罪行为的犯罪嫌疑人。2、有证据证明。犯罪行为和有明确犯罪行为的犯罪嫌疑人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必须根据现有证据依法认定的,这是逮捕证明要求中的证据证明。证据证明包括对证据质量和数量的要求。具体来说,有两个含义:(1)证据必须是真实的。这是对证据质量的要求,即审查逮捕中适用的证据必须经过核实。(2)证据可以相互印证。这反映了对证据数量的要求。这个数量的要求不是机械的、具体的,应该根据案件情况和法律规定来掌握。证据可以相互印证,排除孤证的可能性。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63人已浏览
583人已浏览
709人已浏览
66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