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五十六条【破坏选举罪】在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举文件、...
破坏选举罪是指通过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等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等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碍选民...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10章对破坏选举的制裁中规定:为保障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有下列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刑事处分: 1、用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非法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 2、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 3、对于控告、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或者对于提出要求罢免代表的人进行压制、报复的。 上述违法行为,每一种都可以是犯罪行为。因此,应当根据事实、情节、后果、危害及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程度,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对情节恶劣、严重的,以破坏选举罪论处。情节较轻的,可作为一般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分。 由此可见,破坏选举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构成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包括政府工作人员,也包括普通群众。因此,破坏选举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这种犯罪是情节罪,只有达到严重程度的话,公安机关才会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对于不构成犯罪的,会处以行政处分。
破坏选举罪的构成为: 1、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选举权利和国家的选举制度;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采用各种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10章对破坏选举的制裁中规定:为保障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有下列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刑事处分: 1、用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非法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 2、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 3、对于控告、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或者对于提出要求罢免代表的人进行压制、报复的。 上述违法行为,每一种都可以是犯罪行为。因此,应当根据事实、情节、后果、危害及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程度,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对情节恶劣、严重的,以破坏选举罪论处。情节较轻的,可作为一般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分。 由此可见,破坏选举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构成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包括政府工作人员,也包括普通群众。因此,破坏选举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这种犯罪是情节罪,只有达到严重程度的话,公安机关才会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对于不构成犯罪的,会处以行政处分。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2人已浏览
177人已浏览
289人已浏览
13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