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如果只是侦查阶段,被解除强制措施后,立即通报刑警或委托律师通报。2、如果以及走程序,即将送到法院进行审判,那立即聘请律师,在会见的时候向...
刑讯逼供的证据无效,公安通过刑讯逼供获得的口供、物证等证据不能作为定案依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排除非法供述和非法搜查扣押取得的证据的总称,也...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刑讯逼供一直是冤案的重要原因,它的危害并不仅仅是遭受暴力时身体所承受的痛苦,更大的危害在于被取证之后可能要承受的罪名和牢狱之灾。以往,对刑讯逼供的处罚,只能以“刑讯逼供罪”追究办案人员的刑事责任;而认定犯罪事实的标准是“证据确实、充分”,在地位不对等、司法人员有所偏袒的情况下,遭受刑讯的嫌疑人很难证实“自己被刑讯”这个事实。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订后,增加了“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内容,这一程序最大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嫌疑人证明“被刑讯”这个事实,只需要证明“可能存在刑讯”。这就大大减弱了遭受刑讯的人需要承担的举证责任,他们不需要提出确切的依据来证明一个事实,只需要提出可供调查的线索来证明一种可能。 那在遭受刑讯时,如何尽可能地保留证据或者线索,如何更有效地申请排除非法证据,以避免刑讯之后带来的不利法律后果? 重要前提 1、侦查行为不文明不属于刑讯逼供。 侦查行为不文明的情况,比如态度粗暴、说脏话、拍桌子甚至侮辱嫌疑人等,都不属于刑讯逼供。 此外,有些时候,警察使用暴力往往只是因为嫌疑人不老实、耍滑头,打他们一顿是为了发泄,而不是为了取证,也与本题无关。 2、不争论有没有刑讯逼供、是多是少这个问题。 如有些警察叔叔回答的:现在调查取证越来越规范,很多地方都是全程监控,不给刑讯的时间和空间;对刑讯逼供等违反程序的侦查行为查得越来越严,风险与收益不成比例;刑事诉讼对证据的标准越来越高,被告人供述的重要程度越来越低。——这些原因都会使刑讯逼供的现象越来越少,并最终消失。 但也要承认,刑讯逼供这种现象在某些地方仍然存在,即使是现在,也仍然存在被刑讯逼供的可能。
刑讯逼供罪的量刑处罚如下: 一、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造成残疾、故意伤害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伤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残疾或者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从重处罚。
刑讯逼供是指司法人员利用肉刑或变相肉刑折磨被讯问人的身体或精神,以获得其口供的一种极其恶劣的审讯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十一条、《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十四十条等法律规定明确禁止刑讯逼供,但在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仍然普遍存在。这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两所高中(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三部(司法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将刑逼供的证据排除在定案依据之外。此后,公安通过刑讯逼供获得的口供、物证等证据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9人已浏览
1,438人已浏览
281人已浏览
21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