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
具体如下: (1)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不可抗力可以导致合同不能履行、不能完...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有以下两种途径:(一)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二)具备法定或约定的解除条件。只要具备以下条件,不必经过对方当事人同意,只要向对方作出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即可: (1)当事人约定的解除条件成就; (2)因不可抗力造成合同目的不能实现; (3)在履行期限届满前,一方当事人明确表示或以其行为表示不履行主要义务; (4)一方延迟履行债务或其他违约行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 (5)一方延迟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6)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当事人一方解除合同,必然引起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为了防止一方当事人因不知道对方已行使合同解除权而仍未履行的行为,从而遭受损害,当事人无论根据约定还是根据法定解除合同时,都应通知对方。通知到达对方时合同解除。对方当事人接到合同解除的通知后,认为解除条件不成就而不同意解除的,可以请求或机构确认。若不具备上述条件,任何一方不能单方面,否则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合同解除的法定条件包括: 1、因不可抗力或一方迟延履行,致使合同履行不能的; 2、一方迟延履行,经合理催告后拒不履行的; 3、一方明确拒绝履行主要债务的; 4、法定的其他解除条件。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合同的法定解除是指合同成立后,尚未履行或履行完毕前当事人一方行使法定的解除权而使合同效力归于消灭的行为。一般情况下,合同生效后,当事人一方不得擅自解除合同。但在履行中由于对方当事人严重违约从而使债权人订立合同的目的不能达到。即使在以后能够遵守,使债权人目的仍不能达到。因应债权人宣告解除后,及时消除或减少因对方违约所造成的损失。但并不是说一旦违约都可以导致合同的解除。因此要对法定解除加以严格的限制,更好的保护非违约方的利益。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 (二)在履行期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99人已浏览
401人已浏览
164人已浏览
13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