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医疗事故罪构成要件有: 1.主体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实施了违章医疗行为的医务人员; 2.主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病人伤亡存在...
医疗事故罪构成要件有: 1.主体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实施了违章医疗行为的医务人员; 2.主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病人伤亡存在...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客体要件 医疗事故罪侵犯的客体是医疗单位的工作秩序,以及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犯罪对象是生命健康安全正遭受病魔侵害的病人。所以,倘若救治措施不能客观上起到控制病情发展的作用,则必然由于病情发展而引起人体健康的更大损害,直至导致伤残、功能障碍和死亡结果。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实施了违章医疗行为的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是指具有一定医学知识和医疗技能,取得行医资格,直接从事医疗护理工作的人员,包括医院医务人员及经批准的个体行医者、由于医务工作有极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和导致人身伤亡的危险性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规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主观上对病人伤亡存在重大业务过失。在这里,本罪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存在重大过失而不是一般过失,即从主观上过失程度之轻重来说,行为人主观上存在严重过失。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就诊人的生命健康权利和医疗单位的正常管理活动。犯罪对象是生命健康安全正遭受病魔侵害的病人。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严重不负责任,致使就诊人员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其身体健康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医务人员。 4、主观要件:医疗事故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所谓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过失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客体要件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医疗机构的工作秩序和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犯罪对象是生命健康安全受到疾病侵害的患者。因此,如果救治措施不能客观控制病情发展,病情发展必然会造成人体健康的更大损害,直到造成障碍、功能障碍和死亡结果。客观要求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就医死亡或严重损害就医健康的行为。具体来说,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工作中有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是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违反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常规。这里的规章制度是保障就诊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相关的诊疗护理规章制度,包括诊断、处方、麻醉、手术、输血、护理、检查、消毒、医生指示、检查室等各个环节的规程、规则、规则、制度、责任要求等。在医疗事故事件中常见的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况下,错误地使用药物,错误地治疗患者,错误地报告输血,错误地报告病情,擅长退休,交接的草率,班级失职等。诊疗护理的常规是指长期在诊疗护理实践中被认可的有效操作习惯和惯例。每个诊疗操作和护理都有一定的操作规程要求。这些规程是为了确保操作的稳定性和避免错误而制定的。诊疗操作和护理工作必须遵循,否则可能导致医疗事故。2、严重不负责任行为导致病人严重损害身体健康或死亡的結果危害結果的大小是衡量非法行为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和分辨罪和非法作弊的客观标准,构成本费罪必须客观性要求病人严重伤害或死亡的結果。严重损害身体健康是指根据1987年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方法第的二级医疗事故和三级医疗事故。二级医疗事故是指给诊察带来严重障碍和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是给诊察带来障碍和功能障碍的。3、严重不负责任行为与患者受重伤。死亡之间必须有刑法因果关系的医疗伤亡结果与一般加害事件不同。后者是加害行为本身直接造成人体身体损伤,前者多数是由于医疗措施无法有效阻止病情发展而加重病情,引起障碍或死亡,医疗措施直接引起人体损伤,或者由于医疗措施客观加重病情,引起患者死亡,医疗死亡结果的出现与原患者有关,与医疗行为有关。违法医疗行为对病情的实际作用有4种,即有效、无效、反效、直接破坏人体。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8人已浏览
121人已浏览
232人已浏览
23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