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医疗政策的亮点

2023-06-10
1、补偿机制转变,医疗服务提升 2017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全面推开,截至9月底,全国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这意味着不能再依赖药品收入,转变补偿机制,通过医疗服务本身来运营。这对庞大的公立医疗机构体系来说,着实伤筋动骨。查看历年卫生统计年鉴,药品收入占据公立医院总收入四成以上。按照改革部署,减少的加成收入将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补助来弥补。 大部分城市采用“901”“811”“721”方式来补偿,即90%或80%、70%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10%或20%由政府补助,10%由医院承担。有些地方配套推进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从总体上统筹补偿。改革后,有些地方药品收入占比下降到40%以下。 医院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加强内部管理,可以化解由于取消药品加成带来的收入减少。药品流通企业反应比较快,加上两票制、采购政策调整等政策变化,行业兼并重组会加快,这对行业来说是个好事,可以净化流通环境。下一步,需进一步健全公立医院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运行新机制和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 2、八成居民15分钟内到达最近医疗点 2017年以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医联体开展四种模式建设等政策措施,不断推动分级诊疗体系建成。国家卫计委数据显示,80%以上的居民15分钟内就能到达最近医疗点。通过发展医疗集团、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医联体的形式,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3、跨省就医异地结算全国联网 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所有省份400个统筹地区全面联通,覆盖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各类医保制度,开通了7000多家跨省定点医疗机构,各地承担跨省异地就医任务比较重的定点医疗机构均已联接入网。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备案人数达160多万人,平均为每人次患者减少垫付1.36万元。随着政策知晓度提高,直接结算人次数快速增加,单日结算量突破千人。 四类人员是主要受益群体:一是异地转诊人员,即因当地医疗机构诊断不了或者可以诊断但是治疗水平有限、需要到外省就医的患者;二是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即退休后在异地定居并迁入户籍的人员;三是常驻异地工作人员,即用人单位派驻异地工作的人员;四是异地长期居住人员。但是,跨省结算并不意味着医保按就医地标准报销,实现漫游,只是手续变得简单。这主要是因为各地医保筹资标准不一样,而人们流入地往往是较发达地区,筹资标准、报销水平均比参保地高。尤其是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对就医的需求增加、要求提高,到大城市大医院看病就医的人越来越多。如果按照就医地政策报销,参保地医保将面临巨大的支付风险。

相关问答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看完还不明白?马上在线问一下吧!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专业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