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离婚,是基于合法有效婚姻产生的夫妻关系而消灭。夫妻间的忠贞、扶助义务亦随之消失。因此,对精神病人在离婚诉讼中,有关于离婚后的生活、居住问题则...
(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2)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3)行为人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顺利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4)犯...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刑法》规定,犯罪准备也称为准备犯罪。这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和创造条件的行为。故意犯罪中介机构处于犯罪决心和开始犯罪之间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犯罪者有直接故意犯罪的主观方面,即知道他的准备行为是为侵犯某一对象创造条件,并希望确保犯罪的成功;客观地说,准备工具和条件可以是作为或不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 【犯罪准备】为犯罪准备工具和条件的是犯罪准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较既遂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1、犯罪预备形态的客观特征。已经开始实施犯罪预备的行为,行为人并没有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 2、犯罪预备形态的主观特征。要求行为人是有意图和目的的实施犯罪预备活动。同时犯罪的实行行为在还没有着手之前就已经停止,并且要求此时不是因为行为人意志原因而停止的。
1、犯罪预备形态的客观特征。已经开始实施犯罪预备的行为,行为人并没有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 2、犯罪预备形态的主观特征。要求行为人是有意图和目的的实施犯罪预备活动。同时犯罪的实行行为在还没有着手之前就已经停止,并且要求此时不是因为行为人意志原因而停止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2人已浏览
164人已浏览
404人已浏览
30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